第(3/3)页 这孩子心里一直把朕喊二凤,真是没大没小。 算了,看在之前那句千古一帝的份上,你阿耶我不跟你计较! 李世民也懒得去管杨妃是否故意卖弄,接过纸定睛一看。 “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。请君暂上凌烟阁,若个书生万户侯?” “好诗!” 李世民顿时被一股豪情吸引,拍案叫绝,此诗直抒胸臆,正写出了他心中所念。 当前天下初定,边患依旧不断,黄河以北大片疆土不时被侵扰,李世民心里一直憋着一股气。 “有气魄,有志气,不愧是我李世民的儿子!” “此诗甚合吾意!” 【千不挑万不选,练字随便写写,怎么正好就被母妃拿到这一首了?】 【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】 【应该给二凤看这首啊,我不想带兵打仗!】 【以后封王,能管好封地上的百姓,吃饱穿暖,平平安安到老就够了……】 “多谢父皇夸奖!” 不管李恪怎么想,表面上依旧要恭恭敬敬的拜谢李世民。 呃—— 李世民撇了撇嘴,床前明月光又是什么诗,听起来好像也还行的样子? “我大唐能征善战的将士多的是,要亲征也有耶耶在。” 他听到李恪的心里话,丝毫没有一点责怪的意思,“你们下一代人需要的,是治理好地方百姓。” 吃饱穿暖,平安到老,简单朴素的愿望,却正是天下万千百姓所想。 也是他半生南征北战,终究乱世所期盼的! 李世民很欣慰自己的儿子有与民休息的想法。 杨妃却不知皇上已经和李恪的心声互动起来,为何皇上突然话锋一转,说到了治理百姓? 她问过先生,那首诗是平定四方,抒发豪情壮志的意思。 难道皇上更看重皇子的治国能力? 杨妃赶忙找补。 “恪儿为黎民百姓想的也多!” “前日用饭之时,他看着碗里的米,还感慨百姓耕种不易,他要为百姓设计一种新的犁地农具,能比现在节省一半时间……” “有这种农具?” 李世民一怔。 正所谓,民以食为天。 天下百姓,耕种乃根本所在! 节省一半时间,春播时便能开垦更多的荒地,种出更多的粮食! 诗文之类,李世民其实并不很看重,但关系到百姓吃饭问题,他顿时紧张起来,直直望向李恪。 “真的能节省一半时间?” 此刻,李世民迫不及待的想听听李恪的真实心声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