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但把盛乡交到总部督查室,一旦落入毛人凤手里,岂不是授人以柄? “传出去对咱们津海站风评不好。 “再者,盛乡曾跟过况秘书长。 “况秘书长跟建丰关系极近,不看僧面看佛面,事情闹大了不体面。 “关键是,万一毛人凤要做文章,派人来津海站搞一次内务调查。 “谁能保证咱们账上就一定是干干净净呢? “李队长,你说是吧。” 洪智有说完,笑盈盈的看向李涯。 李涯被他看的心头直发毛。 他掌管情报处这段时间,没少进货,也做了阴阳账。 一旦总部和二厅查起来,很多账目是立不住脚的。 “谁不干净了? “就上报到督查室,让他们查。 “我倒要看看是哪些妖魔鬼怪,敢在老子的眼皮子底下搞事。” 吴敬中却是不依不饶了。 李涯心里更慌了,鬼知道查个盛乡,站长还非得闹总部去? 想到这,他伸手摸了摸鼻子道: “站长,我觉的洪秘书说的对,这事闹到总部有损咱们津海站的颜面。 “盛乡是罗家湾出来的老人,军统时期是立过功的。 “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了。 “再说了,他是郑长官下派来的,这屁股还没坐热,就交给毛人凤法办了,郑长官还以为津海站是针对他呢。 “要不还是站内处分吧,解了他的职,罚点钱什么的得了。” 李涯主动替盛乡开脱起来。 “郑介民派的又咋嘀? “他派的人,就可以贪赃枉法吗? “依我的脾气,我就地正法了盛乡,他能奈我何!” 吴敬中仍是余愤难消。 “是是。 “老师,还是听李队长的,内部处分吧。”洪智有小声说着好话。 “先关起来。 “看老子心情,明天再做决定。 “狗东西!” 吴敬中没好气的骂道。 “行。 “老师,那我先下去了。” 李涯知道老吴向来仁慈,气一消盛乡就算保住了。 呵呵。 收拾,收拾。 情报处又是老子的了……李涯两手往兜里一插,心情愉悦极了。 “哦,对了。 “洪秘书,你那老同学还在我办公室。 “正好盛乡也招了,你跟他沟通吧。” 走到门口,李涯又转头吩咐了一句。 “好的,李队长。” 洪智有去行动队,交接了盛乡的口供材料后,送安德森出了站门。 “洪,有一批物美价廉的日式装备,鬼子军工厂残留的过剩产物,麦克阿瑟将军下令了,必须在一个月内处理了。 “你这边看看,有需要的话,一并给你们打包了。” 安德森靠在汽车旁,墨镜往鼻梁上一架,沉声说道。 “真便宜,还是坑子货?”洪智有问。 “都是好货。 “坦克、炮击炮、冲锋枪,还有头盔等等。 “要不是兰德尔将军那边急着出货,这好事也轮不到你头上。 “一应半价。” 安德森比了个手势道。 “太贵。 “现在是中央军有你们美制的精良武器。 “如傅作义、李宗仁之流他们倒是缺武器、医药,但国防部不给他们拨款,有心无钱,也是白搭。 “缺装备又有钱的,只有红票了。 “但你们观察团再厉害,带带医药还行,坦克大炮总没法带进去吧。 “到头来不还得我花钱去砸交通线? “一来而去,又是你们赚钱,我净赔本了。 “五成,真倒不起。” 洪智有笑着拒绝了。 他是发自肺腑的。 买药他就没赚啥钱,倒军火再光赚吆喝,这谁受得了? “这样吧,实在不行你们倒东南亚去,他们那边动荡,割据势利斗的厉害。”洪智有帮他出策道。 “倒了,那边能拿出黄金、美元的人太少。 “拿矿产资源换,军火公司或许有兴趣。 “但像菲尔逊、兰德尔将军他们只认现钱,再者这批军火数量着实不少,那些弹丸大的鸟地方,就那几个人打来打去,能消耗几颗子弹。 “大兵团、大消耗,还得是你们啊。 “你得帮忙倒腾下,这也是将军的意思。” 安德森拉着他,一脸急切道。 麦克阿瑟将军向来是言出必行,为了配合东京大审判,彻底断绝鬼子纳粹军国主义幻想,月底这些军用物资是必须销毁的。 兰德尔那边现在都急疯了。 这要倒不出去,不就成为铁水了吗? 这不是销毁装备,是销毁绿油油的美钞啊。 洪智有一看他这副德行,心里已经有数了,对方是急着找买家出手。 那不得好好拿捏一把啊。 “安德森,五折真买不了。 “你也知道,国府有你们援助,除了红票,现在没人愿意花钱买军需。 “你要真急着出手……” 洪智有话没说完,安德森打断他:“洪,没有急着出手,只是你是我最好的兄弟,我想优先你,不想看着你错失了一笔天大的富贵而已。” 呵呵,真是老子的好兄弟啊。 死洋鬼子。 “算了。 “思来想去,我还是觉的风险太大。 “这种掉脑袋的活,你还是找别人吧。 “你知道的,我现在有孩子了,做事难免考虑的多一些,咱们是兄弟你得理解。” 洪智有耸了耸肩,表示爱莫能助。 他转身往站里走去。 安德森快走两步:“洪,洪,OK,我装不过你,咱不谈买卖,就说江湖救急好吗? “你是及时雨。 “你是我的兄弟,我的大哥! “完不成买卖,我会被那帮家伙丢进海里喂鱼的。” 他跟在洪智有身边,比划着喋喋不休。 “你早这么说不就结了? “兄弟一场,我当年为了救你连地雷都敢拆,还能不帮你吗?” 洪智有有意无意的点一点他。 安德森是华夏通。 有好处,也有坏处。 好处是,懂点人情世故。 坏处是,人变的油滑了,尤其是在如今官场、商场风气下,难免利欲熏心,少了曾经的几分真诚。 洪智有交朋友、做买卖向来是“一九”论。 第(2/3)页